博创赛选手眼中的晋江:服务暖 美食香 底蕴厚
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期间,晋江以细致入微的赛事服务、唇齿留香的特色美食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,成为参赛选手口中的 “宝藏城市”。从落地接待到赛事保障,从街头小吃到文化探访,这座城市用多元魅力让人才们留下了深刻记忆。
晋江的赛事服务早已超越 “基础保障” 的范畴,成为选手专注备赛的 “定心丸”。大赛组建的专业化服务团队堪称 “金牌后盾”,每个赛馆均配备馆长、专家联络员、选手联络员等专属人员,赛前历经多轮系统培训与全流程演练,将服务精度打磨到极致。“从出发前的沟通到落地后的接送,从酒店入住到赛场引导,每个环节都有人提前对接,完全不用我们操心。” 长光卫星研究员特日根的感慨道出了众多选手的心声,正是这种 “全链条无死角” 的服务,让选手得以全身心投入赛事竞争。
数字化赋能更让服务效率倍增。“查赛程、找攻略,一个系统全搞定”,浙江选手全鹏点赞的会务系统,将赛事信息与城市指南精准整合,成为选手的 “口袋助手”。对海外选手而言,这份细致更化作跨越国界的温暖,埃及选手 Kamel Mohamed 直言:“民众友好热情,赛事安排入微,在这里完全没有异乡感,像在家一样自在”。从专车接送的 “物理保障” 到数字服务的 “智能支撑”,晋江用专业与温度诠释着对人才的尊重。

味蕾的惊喜同样成为选手们热议的话题,晋江美食如同一张鲜活的城市名片,在舌尖上铺开山海风味。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任忠凯念念不忘的姜母鸭,堪称闽南风味的 “代表作”—— 三年老姜搭配小种正番鸭,不加一滴水小火慢煎,辛辣与鲜嫩在锅中交融,每一口都饱含 “海丝记忆”—— 番鸭经古丝绸之路传入,老姜取自本地山洞,外来食材与本土风味的碰撞成就传世美味。
在晋江的街巷里,藏着更多 “舌尖非遗”:蔡淑婉坚守四十年的牛肉羹,经精肉腌制与四十分钟手工拌粉,口感爽滑得恰到好处;池店镇御辇牛肉三宝历经五代传承,以几十味中药秘制汤底,猛火急攻两时辰再温火慢炖,让牛肉软润入味且兼具食疗价值。糯米蒸红蟳则将海鲜的鲜甜与谷物的醇香完美融合,红膏流油间,山海滋味在口中迸发,难怪选手谢斓逛完街巷后直呼 “美食名不虚传”。从磁灶油饭到深沪马鲛羹,从衙口芋圆到安海土笋冻,各镇街的特色佳肴构成了晋江的 “味觉地图”,让选手们在赛事间隙尽享舌尖盛宴。
当味蕾被满足,文化的浸润更让选手读懂晋江的灵魂。手持赛事附赠的城市指南,选手们在闲暇时走进这座城市的历史深处。五店市传统街区的红砖古厝鳞次栉比,燕尾脊如飞鸟展翅,家风家训馆内的手稿匾额诉说着 “诗书传家、勤俭持业” 的百年传承,侨商家书里的桑梓情怀令人动容。晋江非遗馆中,“城韵、家味、匠心” 三大展区串联起木偶戏、南音等非遗项目,指尖触摸间便能读懂这座城市的文化密码。
beats365,beats365,beats365官方网站,beats365亚洲版官网梧林传统村落则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,闽南红砖古厝与南洋骑楼在阳光下交相辉映,华侨的老照片与雕花窗棂诉说着 “下南洋” 的岁月故事。选手们在这里喝咖啡、听侨乡叙事,感受 “开放包容” 的城市品格。“走街串巷时,能清晰感受到老建筑与新生活的交融,这种文化底蕴特别动人。” 谢斓的感受道出了许多初次到访者的心声。就连城市环境也藏着文化印记,特日根在赛场周边偶遇白鹭,湿润的气候与生态之美让他直呼 “宜居又宜业”。
赛事落幕时,许多选手已将晋江列入 “回访清单”。有人计划探访工厂店学习取经,有人惦记着没尝够的牛肉羹,有人想再去梧林村落听一场侨乡故事。正如选手王龙所言:“从赛事服务到城市魅力,都能看到晋江对人才的重视。” 这座兼具服务温度、美食诱惑与文化深度的城市,正以独特魅力,让更多人才心生向往。